豐原慈濟宮【生活即性別】走!一起進廟裡認識「性別」吧! 文/臺中市豐原區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吳昶融 社工師

「入廟看廟門,入厝看菜園。」這句俗諺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簡單的說,就是從廟宇的門外,即可知道這座廟宇的最精彩、最有故事淵源的地方。慈濟宮是豐原最早的廟宇,以此俗諺來描述,更適合不過了。而在我們生活中,總離不開「性別」兩個字,看起來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實際上「性別」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發現到罷了,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廟宇與性別」。

 

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又涵蓋了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期待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並透過每次的行動與決策,一起努力達到永續發展的可能。而其中SDGs 目標5「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更是我們生活中時常會遇到議題,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或許,可以從從認識開始。

豐原慈濟宮

 

一間大廟就像是在地的博物館,想認識廟宇,就走進來吧!

一走進慈濟宮,即可看到門外有大大的「鎮廟銅獅」,每次經過這裡,我總是會邀請親友猜猜,哪一隻是公獅子、哪一隻是母獅子。大家也很快地說出:「旁邊有小獅子的就是母獅子。」沒錯,但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直覺反應呢?是因為我們認為照顧者角色就是女性嗎?實際上也確實如此。筆者從各個數據分析中整理出,以台灣為例,家中女性照顧者占八成左右。且當家中有需要照顧人力時,女性也是優先退出勞動市場的人選。或許會有很多人認為,女性天生比較會照顧人,是最佳的照顧者人選,但我們或許也可以退一步想,這些真的是女性想要的嗎?還是在大環境底下,不得不的選擇呢?這些都可以留給我們思考之。

接著,往慈濟宮裡面走,來到後右翼廂(註生娘娘殿),註生娘娘是掌管婦女產育的神。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註生娘娘旁有隨祀神,那是:「十二婆姐」,協助女神一同安胎、助產、守護孩子。十二婆姐也「十二延女」、「十二褓姆」的稱呼,相傳是從歷代具有賢良德行的婦女中,選取十二人,以幫助註生娘娘執行任務。每位婆者各帶一名嬰孩,神情姿態各不相同,分別掌管註生、註胎、監生、抱宋、守胎、轉生、護產、註男女、送子、安胎、養生、抱子等事務,包含了一套完整的生養過程,為婦女構想的十分周到。

豐原慈濟宮

筆者自己也經歷過生產階段,從懷孕到生產,再到育兒,確實是一段不容易的歷程,這時候身旁親友的支持與陪伴就顯得很重要。所以,給身旁的女性親友一個大大的擁抱吧,真心的陪伴與同理,比什麼都重要。

 

從數字中,發現婦女的需求

根據「110年臺中市婦女需求調查研究-婦女需求趨勢研究與五大議題之評估」中提及中高齡婦女面臨到不易創業與就業成為求職困難之情況,而「臺中市豐原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社工透過實務場域服務也發現到,中高齡婦女在職場中,常因為照顧議題,而未能穩定就業,只能選擇在家中擔任家管;如有就業需求的人,也多會面臨到職場復工困難的情況。

因著上述需求,「臺中市豐原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挑戰不可能的任務,就是:培力中高齡婦女,成為我們豐原第一批「女性帶路人」。

 

豐原慈濟宮

「豐原女路:葫蘆墩帶路人」

從今年(112年)五月份開始,我們培力一群居住在豐原區的婦女,從課程、實際導覽開始學習,參與成員已全數在九月通過考核。本導覽活動設定以日治時代下的豐原城為主,透過認識豐原文化、歷史、性別,並以沉浸式導覽解謎的方式進行,期待透過女性視角導覽豐原、走讀故事,將豐原的美讓更多人知道。今年度十月、十一月也會實際上線,從另一個視角,對性別議題產生新的詮釋,讓女性帶路人帶你「走讀豐原」這座美麗城市,邀請您一起來參加。

★路線:豐原火車站→頂街派出所→水岸花都→豐原慈濟宮→豐原糕餅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