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慈濟宮右後廂( 斗姥元君殿 )‧財神元君

豐原慈濟宮

財神信仰是台灣民間最普遍的信仰之一: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追求財富都是每一個人最普遍的願望。豐原慈濟宮媽祖廟為因應廣大信眾所需,在新增設置斗姥元君殿的同時,也特別配祀供奉了一尊財神趙公明神像,以庇佑大豐原地區廣大信眾之添福增財。

財神最早的由來已難考證,在台灣各地所祭祀的財神也各有不同,有時不同職業的人也有他們自己專屬的財神信仰。而趙公明則是普遍公認的 “正財神”,最適合一般平民百姓祭祀祈財;而相應於 “正財神”趙公明,民間還有所謂 “文財神”比干、范蠡, “武財神”關羽, “偏財神”五路財神、利市仙官, “準財神”劉海蟾…等等之祭祀。但是只有 “正財神”趙公明才是直接職司財富的天上神衹,因此也最為人們熟知與普遍祭祀。

趙公明的由來說法主要有二

其一 ‧ 關於趙公明的由來,古籍也有不同的記載,其中漢代道教《典籍實錄》中記載:上古時,天上原有十個太陽,后羿射掉的九個中,有八個落入蜀中化為鬼王,只有一個日精托生為人,即為趙公明。趙公明騎黑虎、執銀鞭,在四川青城大面山中隱修,後來為張天師守丹室、護玄壇,得到張天師仙丹,並保舉封為 “天將” 。

趙公明升仙後,大面山因而改稱趙公山,山上留有趙公明衣冠墓,這個墓被稱為王玟嶺,旁邊建有趙公祖廟。如今,趙公山至今仍保留有趙公明得道的 “ 一捆柴” 、修真悟道的瓊樓仙室洞,以及設壇驅邪、除瘴的古銀杏樹、古祭台遺址等,但祖廟僅剩下殘缺的地基和石刻。

其二 ‧ 源自明代王璡的《琅琊金石輯注 》 中也有大致類似的記載,略有不同的是,后羿射掉的太陽中有八個墜入海中為仙,僅有一個落於 琅琊天臺天。這太陽石,身形為石,精魂為人,即趙公明。趙公明於農曆三月十五由太陽石化形為人,即為其聖誕之由來。

趙公明後來在峨嵋山仙修,因而得到神仙之術。趙公明後來在助戰紂王時為姜太公所斬,因而岐山封神時,姜太公將趙公明封為 “玄壇真君”,令他專司人間四財神,專管迎祥納福。後來,趙公明的日精又再次回歸天臺,真陽附石,神體合一。如今,天臺山不但有財神廟供真君之位,還因為建有財神廟而被叫做財山。

是為終南山道人

晉陶潛在《搜神後記 》記載: “趙玄壇,秦代人,得到於終南山”。明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亦說: “趙公明,終南山人”。《辭海》中則記有趙公明神誕日為農曆三月十五,從秦朝開始避世於終南山中,虔誠修道,後來得道成仙,能驅雷役電、除瘟祓瘧。《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也說他原避世修煉於終南山,漢代張道陵張天師入鶴鳴山精修時,趙公明奉召做了他的護法。張天師煉丹功成後,趙公明得以分食而成仙升天。之後趙公明尊張天師之命首玄壇,並被天帝封為 “正一玄壇趙元帥”,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稱 “黑虎玄壇”。道教視其為上天皓庭霄度天慧覺昏梵炁 所化生,將其與靈官馬元帥、關羽、溫瓊合為四大天將,為道教護法四帥之一。

豐原慈濟宮

趙公明─從瘟神轉變為專司人間財富的正財神

依據晉代干寶所著的《搜神記》中記述,趙公明原本為專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東晉陶弘景《真誥》中也載述,趙公明為致人疾病的瘟神;而到了隋唐時期,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文字記載:「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現,分別身披青、紅、白、黑、黃五色袍,各首執一物:一人執杓子和罐子、一人執皮袋和劍、一人執錘、一人執扇、一人執火壺。文帝問太史居仁: “他們是何方神聖?主管哪些災福?”張居仁奏曰: “他們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為五鬼,在人間為五位瘟神: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主管世間瘟疫。此乃天地運行時所產生的疾病。” 文帝問: “怎麼才能制止而使世人免受瘟疫呢?” 張居仁答曰: “瘟疫是上天降臨的疾病,無法制止” 。同年瘟疫大興,那年許多百姓死於瘟疫。於是文帝下令立祠,於六月二十七日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

到了明代,王世貞的《列仙全傳》中,有進一步發展的記載,趙公明又從五方瘟鬼進一步轉化成了八部鬼帥之一:元明時代對八部鬼帥的敘述,說他們各領鬼兵億萬數,巡行於人間。劉元達領鬼兵施雜病,張伯元領鬼行瘟疫,趙公明領鬼施人間以痢疾,鍾子季施人間以瘡腫,史文業行寒疾,范巨卿行酸瘠,姚公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一起應上天之命在人間降下許多災禍疾病懲罰世人。

然而趙公明能從瘟神身分轉變為正財神,皆拜章回小說《封神演義》之所賜,《封神演義》中的故事敘述,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冊封神,趙公明被敕封為 “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 ,職責是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從此,由於《封神演義》的普遍流傳,因而隨著故事深植人心,趙公明也就漸漸成了老百姓心目中掌管天下財富的財神爺。而他原來作為瘟神、鬼帥的面目就日漸淡忘了。

又:根據《三教搜神大全》載,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降瘟剪瘧,保命解災。凡買賣求財,只要對趙公明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民間奉其為財神。

在中國舊時的年畫中,趙公明形象多為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面濃鬚、身跨黑虎、面目猙獰。所以人們又將其歸類為武財神。而相對台灣民間所供奉的財神趙公明神像,則同樣皆頂盔披甲、著戰袍執鞭、黑面濃鬚,但造象則顯得威猛。因此台灣民間廟宇,往往在所供奉的趙公明神像周圍,配附之以聚寶盆、大元寶、寶珠、珊瑚之類,以加強據財得寶與財源茂盛廣進的功效。

總而言之,有關趙公明的傳說不勝枚舉,也各有所出入,但其共同之處便是其久經修煉得道成仙,或出於道教張天師門下,後經姜太公封為財神。

在臺灣,趙公明常因正財神的身分而單獨成為寺廟的主祀神祉:或在五路財神中,擔任領銜帶頭的中路財神,其餘四位皆是趙公明的部將(或說為結義兄弟)─即東路招寶天尊蕭升、西路納珍天尊曹寶、南路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利市仙官姚少司。前述的五路財神說法可能是源於《封神演義》,也可能受到五行觀念的影響,崇拜五路財神,期翼盡收五方之財。

同時也由於武財神趙公明的兩種由來說法,所以五路財神廟的源流也相應分為兩派,以北港武德宮為代表的一派,認琅琊天台山財神廟為祖廟,而南崁五福宮為首的一派,則認終南山趙公明為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