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慈濟宮由《水竹居主人日記》看張麗俊與謝道隆之往來(後篇) 圖文/王陸森

明治四十四年(1911),中元月十六日 西二月十四日 火曜日:晴天,往墩,無事。午后再往謝先生招往石崗庄玩演南北港天上聖母之戲,並明日同遊睦督科山故也。三.14

明治四十四年(1911),中元月十七日 西二月十五日 水曜日:晴天,自金杏店早餐畢,八時餘先生、榮芳、春池、樹池、阿德並予五人步行往睦督科山,惟先生請肩輿焉。過大甲溪,白石嶙峋,入睦督坑,曲徑紆迴,到他壽坟,高瞻遠眺,洵可樂也。三.14

明治四十四年(1911),中三月十七日 西四月十五日 土曜日:陰晴天,往田心仔謝先生家,仝春池安步往大坑清濁水口謝先生之小東山別墅也。…。三.45

明治四十四年(1911),中三月二十八日 西四月二十六日 水曜日:…。午后錄數日日誌,並錄重遊小東山即景之絕詩似首:三.49

春日重遊小東山 清泉濁水兩悠悠,此地重來感舊遊, 屈指星霜纔五閱,故交零落使人愁。 小徑迂迴入翠微,幽林深處掩柴扉, 紅塵不染青山面,帶笑相看未忍歸。 登臨絕頂白雲開,樹色嵐光入眼來, 最愛山家多樂趣,樵歌牧笛總悠哉。

明治四十四年(1911),中又六月二十二日 西八月十六日 水曜日:陰天,往墩無事,謝先生之三男秋濤來邀宴午,因大昨晚我等在樹榮家祖餞旭東、秋涫欲往大連醫院,今午回席故也。十時餘,仝公學校長三田愛藏並廖鏡堂、陳錫茲、劉汝清、潘日祥、林慈、楊漢欽等八人安步往田心仔謝先生東山草堂赴午宴,獻酬交錯,十分盛饌,直飲至午后一時方散席。三.96

大正元年(1912),中八月十五日 西九月二十五日 水曜日:晴天,仍往謝先生家辦禮帖,午后,賀客頗盛,並諸親眷,多以春(木盛)鼓樂來賀壽,錫祺亦來幫辦焉。入夜仍回墩,適癡仙來,在泰和西藥局欲赴明日住謝先生壽,因與坐談良久乃別。來南墩橋畔玩梨園,近十二時歸寢。此舉謝先生壽,我櫟社友慶祝者葉篤軒、林癡仙、陳槐庭、黃旭東、陳滄玉、陳聯玉、林載釗、傅錫祺並予各贈律詩一首與鄭鴻猷先生,將萬年紅書八分作八幅壽屏,又募袁樹榮仝袁錦昌、陳鳴周仝廖盛祥書萬年紅聯兩對配之,但此聯文俱係癡仙作者,茲並將各人慶祝詩並聯文錄明兪後:三.266、267、268、269。

壽謝頌臣先生花甲初周並五男春源完婚雙慶
後學葉篤軒
共羨清閒到白頭,薔薇洞裡話風流,
掌珠喜並諸孫弄,淑女還教季子逑。
酒泛霞殤歌介壽,年週花甲慶添籌,
東山楓樹秋如錦,擬伴先生入畫遊。

後學林癡仙
泮芹營柳夢無痕,喜有傳家桔井存,
別院晚春鶯哺子,後園好信芥添孫。
歲時過飯芳鄰近,爾汝忘年古誼敦,
最羨壽筵開七秩,又看紅燭引雙鴛。

後學陳槐庭
生壙經營及老來,眼前曠達似靈胎,
未酬書劍從軍志,空老針砭濟世才。
曾共遊山隨杖履,每看款客倒尊壘,
又償婚嫁長平願,合巹杯連介壽杯。

後學陳滄玉、聯玉
碩果遺留一逸民,當年絨馬亦曾親,
劫餘壇玷堆前輩,老去刀圭活世人。
體健容顏猶矍鑠,酒酣肝膽尚輪囷,
科山生曠營何早,海屋籌添幾百春。

後學黃旭東
銅秋摩娑話古今,東山絲竹感初心,
壯時講學成槐市,劫後行仁拓杏林。
詩酒追陪忝同調,芝蘭契合亦知音,
登堂一寸稱殤意,消得論交兩世深。

姻侄林載釗
當年投筆事戎行,曾作封侯夢一場,
海上先營埋骨地,囊中且試活人方。
風波歷遍身逾健,甲子週時髩未蒼,
我忝葭莩來祝嘏,木犀香裡喜稱觴。

門生傅錫祺
草堂講習我嘗師,還記香芹掇少時,
投比一朝雄以劍,懸壺廿載隱於醫。
池塘舊夢閒猶續,山水清遊老未疲,
最喜稱觴前上壽,又添佳婦伴佳兒。

門生張麗俊
何須良相振家聲,已博儒醫活世名,
泮水芹香遊早歲,春風帳暖列諸生。
他年韻事王官谷,當心雄心細柳營,
我是門前舊桃李,畫堂簫鼓喜稱觥。

袁樹榮、錦昌
弓冶是青囊家學杏林繼起
堦庭多玉樹老年蔗境傍生

陳鳴周、廖盛祥
袖手看風雲偕老夫妻鴻案隱
怡情在山水遺安孫子鹿高門

大正元年(1912),中八月十六日 西九月二十六日 木曜日:晴天,往墩到泰和醫院,同癡仙、旭東、子端往謝頌陳先生家,至則錫祺、載釗已先來在坐矣。九時餘,並入華堂行西洋禮上謝先生壽,祝罷,春池既先我而剪髮,遂邀我同而剪,我尚猶豫,諸友力勸,言我櫟社友未剪髮者止我與陳基六君耳,況今日笙簫酒宴已備,剪髮何等之光榮【圖12】。我自知不免理髮匠遂將數十年來之辮子削薙大半矣,諸友環列而觀,並來幫忙者何止三十人。三.269、270。

大正四年(1915),舊二月二十八日 新四月十二日 月曜日:晴天往組合,劉太屘與王旺計較祖坟,累日未決,因仝他到聯合會議所相勸一番,兩人並承諾。乃仝春池往田心仔探謝先生恙,因往彼午飯。四.174

豐原慈濟宮

大正四年(1915),舊三月二十九日 新五月十二日 水曜日:陰天,往組合,欲邀鏡堂伴往田心仔探謝頌臣先生病也。…。四.184

大正四年(1915),舊四月初三日 新五月十六日 日曜日:晴天,往鏡堂家坐談,適春池持謝先生向林錦堂借今四千円證書,挽我作保認連帶責任。予思四千円重債也,兼之春池自五年前設製糖場於清濁水口,數年來事業大失敗,負債累累,目下尚負人萬餘金,今此四千円保欲今此四千円保欲還銀行,我不承諾,交情上又過不去,欲承諾,又見保認人波累,傾家破產者指不勝屈,但錦堂出一証書與保認,至登記濟則保認廢消,後乃捺印,及午歸。四.186、187。

大正四年(1915),舊四月十七日 新五月三十日 日曜日:適聞人言謝頌臣先生病甚危篤,遂往田心仔探之,一見彼尚呼我之名,但五形已變,一息尚存,不覺為之傷心下淚,少頃出,與春池兄弟言病實危篤,恐將不起,宜早籌之,談至四時餘方別龜,仍監視修造大路。四.190

大正四年(1915),舊四月十八日 新五月三十一日 月曜日:晴天,往墩,途聞人言謝頌臣先生今朝仙逝。到墩,春池令人來邀往其家鄉商辦理喪務云。予遂往。少頃,錫祺亦來,並入參香,不免有傷心之感,蓋先生與我分雖師生情同父子也。日師擇葬期定來二十一日午前七時出殯,託錫祺先對新聞紙尚廣告二日焉。午后因葬期尚寬,大事既定,因辭歸。四.191

大正四年(1915),舊四月十九日 新六月一日 火曜日:晴天,往墩,到石匠店代書謝頌臣先生之墓碑,未午歸。在家書輓謝先生之輓聯,聯文並錄于後。四.191

輓謝頌臣先生聯文云
教學振家聲,儒醫綿世澤。
想當年泮取青衿,無忝東山雲裔。
經傳絳帳,旋開北海風流。
愧我材同樗櫟,蒙栽桃李門生,屢伴科峰登壽域。
文章憎命達,運會痛時艱。
看此日天成白玉,才堪李賀稱雙。
地迥黃泉,數比顏淵過半。
知公性秉松筠,定作芙蓉館主,長留濁水溯高踪。

此聯亦工亦整亦典亦切,有此人芳有此文,長聯如此,堪稱作手矣。科峰謝先生自營生壙於峰上,夫妻並其祖母共穴,數年前坟成之時,屢邀文人學士到坟前飲酒寫真,並攜妓女,所以有《科山生壙詩集》,我數次先生到其處遊玩,故云。濁水即大坑清濁水也,先生營別墅于坑口,號小山東,丙午春落成,邀集文章爾雅之士到其處流連數日,又攜妓女侑酒,當年我有作<落成記>一篇故云,此二者可見有山水之癖而曠達過人也。四.192

大正四年(1915),舊四月二十日 新六月二日 水曜日:晴天,往田心仔幫辦謝頌臣先生逝世喪事,代收親朋輓聯、軸登帳,並作出殯祭文,親朋大都便套輓軸,只錫祺一對輓聯而已。午后亦仝,並聽道士金鼓之聲。入夜,出庭前官道士走瀉迎棺,並普祭陰光,頗形盛鬧,但人眾無處安眠,至翻轉翌日三時餘夜點後,人方散去,予方就寢。四.192

傅錫祺輓聯文
義俠足千秋時去是非尚挾禁方存濟世
師生過廿載思深誼重猶閒遺囑倍傷心

大正四年(1915),舊四月二十一日 新六月三日 木曜日:晴天,早飯畢,吊祭之親朋陸續而來,因仝廖鏡堂、吳錫仙三人作禮生,在柩前引孝子孫先開祭後,乃引親朋吊奠,並令裝飾葬儀。午飯畢,來會葬者三十餘人,候至三時,在柩前排列,方一人一人恭行至案前捻香俯首行西禮,輪捻罷,遂發靈轜,迎送者約三百餘人,直到下南坑新塚埔埋葬生壙在科山隔溪路遠,兼之官有山林,事事維艱,故易於此,儀容之盛,聯軸八十餘枝,銘旌三十餘枝焉。四時抵塚上,會葬之親朋各散。予率癡仙、錫祺、日祥、錦昌來家茶談。四.193

大正四年(1915),舊十月二十五日 新十二月一日 水曜日:晴天,往組合,並到役場,區長言臺中廳長文書來與區,令轉達區內有高人韻士詩詞曲,慶祝今回天皇即位大典、總督饗老典之盛事,區長令我當作詩以祝賀焉。又聞謝頌臣先生之妻,今朝亦仙逝,遂歸書輓聯,令清漣吊焉。入夜代春池作祭母文並錄輓聯云>。四.262、263。

四德具終身猶覘柳母高風熊膽丸中參亦苦
三從垂畢世遽赴王仙醉月蟠桃宴上酒初溫

大正四年(1915),舊十月二十六日 新十二月二日 木曜日:晴天,五時早起,即往田心仔謝春池家,欲送其母出殯也,並仝鏡堂、盛祥、樹榮四人在柩前行祭禮畢,玉章、錦昌亦並來會葬。至七時靈輀既駕,前記諸人並會送至下南坑新塚埔,離其夫謝先生之墓不上百步也。此回喪禮葬儀僅草草而已,掩土後遂散歸。四.263

四.綜合結論
謝道隆因乙未(1895)侵台之役,與邱逢甲內渡中國鎮平,生活困頓不安,後又轉返回大埔桃源故居亦不得志,又父母祖坟及子女尚在台灣,讓他有天涯淪落意多違之感。丙申年(1896)間,其宗叔謝永發等人署名,欲請謝道隆回歸台灣葫蘆墩,故張麗俊代為作書,內容告以台灣如今在日本統治下民心已趨於穩定,且謝二哥二嫂相繼過逝,家族無人做主,事業更難以維持,且乙未之役乃為天意,實是無可奈何之事,又骨肉侵人分隔兩地,是世間最艱困之事,文中祈以親情之力呼喚謝道隆回歸台灣。謝道隆回臺之後,日本政府亦曾任命其為區長、公學校學務長、烏牛欄地一保正之職,但皆被其所拒,僅以開泰和藥舖濟世,與當局保持適當距離,在異族統治之下的台灣,其內心不得已苦悶可想而知。

明治三十九年(1906)新曆四月二十日,位於大坑清、濁水間建立的<小東山別墅>,也是另一處由謝道隆所建造的歸隱桃源之境,門額書<小東山別墅>,門聯書曰:水底笙歌蛙兩部,山中奴婢橘千頭。是聚集詩友們的另一處幽美林園宅居。另於明治四十年(1907)謝道隆又在大甲溪的右岸,也就是東勢角的西北側群山間,此山谷形如凹鍋,故名鼎底窩,其在此構築祖坟,葬祖母骨罈於此,並預留自己與妻之兩壙於左右兩側,並親撰兩聯對於坟旁:與妻商共穴,傍祖可安坟。自營埋骨地,人謂葬詩坟。當時張麗俊還把自己所贈與謝道隆先生的七言律詩,請同儕好友亦是當時<台灣日報>漢文欄主筆傅錫祺,把它登錄在報紙上。科山生壙此地為當時詩人所吟詠的台中八景之<瑤峰晴雪>之地,可以遙想必是地理風景絕佳之地。雖然謝道隆並無加入櫟社,但卻時常邀集櫟社詩友們往來唱酬,據《水竹居主人日記》中所載人物有的櫟社成員有:葫蘆墩十九保聯合議長張麗俊、潭仔墘庄長、櫟社社長傅錫祺、中醫師袁炳修、葉篤軒、霧峰林獻堂、林幼春、聚興林癡仙、鹿港街長陳槐庭、頭家厝保正林載釗、大甲莊雲從外,還有葫蘆墩興產信用組合長林振通、潭仔區長林瓊彰、維喬、進成等人,到其生壙之前吟詠唱酬並飲酒作樂,並攜帶一詩妓以增加作詩氛圍。明治四十二年(1909),林癡仙由臺灣各地詩友共82人,內容176首作品集結成冊,編輯成《科山生壙詩集》,由日記中可知,於該年的新曆八月15日收到該詩集。

大正元年(1912)謝道隆60歲花甲壽誕時,與其五男春源一起合辦慶祝壽婚式,櫟社詩友及其他友人,紛紛寫詩作為贈禮之物,張麗俊也趁著謝道隆生日之時,謝道隆長子謝春池即把髮辮剪除,並邀約張麗俊一起剪髮,後張麗俊在眾友人的規勸之下,把自己所留的辮子剪除了,在當時櫟社友人中,就以陳基六及張麗俊是最慢剪去辮子的人,亦可看出張麗俊對漢人思想維的堅持,但最後亦不得不妥協。大正四年(1915)謝道隆之長子謝春池,拿著向某人所借金的四千円證書,要請張麗俊再幫他作保證人,張麗俊自知此款為大債,若借款者失信,保證人日後是有連帶的關係人,且過去曾有很多人因此而身敗名裂,又五年前春池作生意大敗,如今尚欠債萬元,張麗俊深思若不答應,在交情上又說不過去,但若承諾了,自己又怕被波累,而陷入兩難之境,但因其與謝道隆,雖分為師徒但情同父子,最後也不得不答應了。

大正四年(1915)舊曆4月18日謝道隆仙逝了,擇日師選在同月21日為出殯日,張麗俊還請傅錫祺在新聞上廣告兩日,以告親知親朋眾友,還親自到打石店書寫謝道隆的墓碑及輓謝先生的聯文,此輓聯上、下聯各52字,且各分成9句,且須兩兩對仗與平仄之間的錯綜繁雜格律關係,並對<科峰>、<濁水>兩句加以註釋。隔天又往田心仔謝頌臣先生家幫辦逝世喪事,代收親朋輓聯、軸登帳,並書寫出殯祭文,下午又參與道士的作法普度陰光,直至隔日半夜三點,人群散去之後,自己才上床就寢。隔日出殯當天,張麗俊除了與友人擔任禮生外,還要負責奠儀場所上的所有吊掛裝飾等繁雜事宜,直到靈車送達下南坑的新塚埔下葬完畢,才算是功德圓滿完成謝道隆先生的後事。同年的新曆十二月一日,謝道隆之妻亦仙逝,張麗俊亦代謝春池寫祭母輓聯外,亦全程參與出殯事宜,謝妻最終歸葬於下南坑新塚埔謝道隆坟旁約百步之遙。

但為何謝道隆最終並無葬於原先所營立於鼎底窩科山生壙?在此張麗俊的《水竹居主人日記》中就有特別的說明【圖13】,其原因除了是路途遙遠又隔著山溪之外不便之外,還有生壙坟之區域,乃處於總督府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10月就已公告「臺灣林野調查規則」,此地屬於官有山林之地,且其他又事事艱困難行,故而子孫才改以距離較近的新塚埔埋葬。唉!雖人生世事無常,興衰禍福難料,但謝道隆當時的棄文從戎儒俠之風骨,不僅影響著葫蘆墩地區,甚至是中部文人的另一種思維!

參考書目
1.《台中縣文學發展史》,臺中縣文化中心,民國84年。
2.《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縣文化局,民國94年9月。
3.陳炎正《臺中縣鄉賢傳》臺中縣文化中心,81年6月再版。
4.張麗俊撰,許雪姬、洪秋芬編纂解說《水竹居主人日記一~四》,中央研究院近代史言究所、臺中縣文化局,民國89年11月~民國90年8月。
5.《櫟社成立一百週年紀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阿罩霧文化基金會,民國92年8月。
6.陳炎正,《豐原市志》,豐原市公所,民國75年10月。

豐原慈濟宮

圖13.張麗俊所撰的《水竹居主人日記》尚存28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