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慈濟宮豐原區農會葫蘆墩農產業與青農輔導現況 文/豐原區農會

豐原慈濟宮

「葫蘆墩」為豐原古名,原為平埔族巴宰族群居生活地,土沃泉甘。有句大家所熟知的俗諺:「葫蘆墩有四寶:水清、米白、柴乾、查某水」,在在說明了葫蘆墩早年具有豐富的資源。因農田和水利開墾很早,300年前(西元1723年)水利工程大師張達京先生與潘敦仔土官以「割水換地」方式,合作鑿圳開墾葫蘆墩圳,引進大甲溪水,開發了穩定的水源,得以灌溉鄰近千餘甲土地,而其湍湍水流綿延至今。清澈的水質與肥沃的土壤,促成葫蘆墩持續孕育出許多品質優良的在地農產。

其中,因其地理環境條件得天獨厚,於日據時期因日本蓬萊米在葫蘆墩試種成功,後來正式播種時請法師作法祈福,當時日本州「知事」更親自下田插秧,並由衛兵輪流站崗護衛,待收成後由日本「知事」親自將葫蘆墩米進貢回日本供天皇食用。葫蘆墩米色澤潔白粒粒分明,香味撲鼻,口感甜Q,深受日本天皇喜愛,而後成為御用米,得「獻谷米」之美名。而葫蘆墩也因此得名「豐原」,意為「豐葦之原,瑞穗之國」。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與氣候暖化等因素,豐原面臨都市化轉型、農業人才外流、農業缺工等困境,使得葫蘆墩米耕作面積不斷縮減,改建為高樓大廈或轉而種植其他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本會現有的葫蘆墩米品質仍相當優良,採用台梗九號品種,具有耐儲存、老化慢等方便保存特性;雪白剔透的白米,其香甜Q彈的口感依然廣受消費者的喜愛,並經SGS農藥殘毒檢驗通過,好吃又安心。目前本會也有現年32歲的第三代青年農民成員加入,子承父業持續為了葫蘆墩米的志業在認真耕耘中。

豐原慈濟宮

而因應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與現今農業政策,雖然葫蘆墩米耕作面積連年減少,本會輔導青年農民轉型為種植精緻農作物,或是採用更創新的栽培方式克服傳統困境,增加耕作效率,目前本會青農所種植的作物主要包含椪柑、小黃瓜、櫛瓜、番茄、哈密瓜、蜂蜜、大蔥等。在精緻農業的部分,透過建置溫網室設施,打造更安全穩固的環境,以因應天災頻繁的現今,降低損害成本。藉由溫網室設施管控環境溫度與濕度,搭配特定精緻農作物的栽培管理方式,抑制病蟲害,減少用藥,達環境永續與食品安全目的。同時採用政府資源「農務e把抓」APP等創新科技輔助,紀錄及統合耕地管理資訊,調配耕耘規劃,使農業不再執著於傳統思維與模式,增加更多的便利性,也替青農爭取更多的時間。本會也配合政府政策辦理青壯年農民從農貸款,提供豐厚與低利率的資金,可協助建造農業設施節省支出成本,降低青年農民從農的阻礙因子,吸引更多青農返鄉回流,共同投入在地農產業,創造未來前景。

此外,為落實政府農產品溯源食安政策,本會積極辦理農業課程輔導青農建立產銷履歷標章與生產追溯條碼之認證,邀請專家提供栽培管理調節理論與實務經驗,不斷提升農產品品質,並鼓勵青農參加臺中市各項優質農產品評鑑競賽,藉由穩定品質及打造品牌,培養青農勇於嘗試創新並不斷精進的態度與精神。

在銷售方面,豐原區農會大力開拓多元行銷通路,包含線上與實體,增加消費者觸及率;同時媒合網路與實體宣傳管道,增加大量曝光度,建立品牌形象,進而導購農產品。藉由多方應用增加農作物收益提升青農信心,正向循環後吸引更多青農加入,也能替消費者帶來更優質且安心的農產品。

豐原區農會辦事處設有小農直銷販售區,供應當季新鮮小農農產品,亦成立線上line社群「豐原區農會─農民直銷」,由專人提供即時的回覆與互動。未來本會將於后豐鐵馬道旁辦理假日小農市集,邀請青農前來展售當季新鮮農產品,並能提供參與遊程的消費者一個吃得安心,吃得健康的購買途徑。

也期望豐原在地的優質農產品透過豐原區農會與所有青年農民的堅持,在這一代傳承下去,共同開拓更寬廣且充滿希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