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慈濟宮走進第一市場的人文風貌 文/傅智恒

說到菜市場,最為人所知的當然就是豐原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室內空間位於市前街88號,將近有三百個攤位。然而,外圍的攤位則延伸至,中正路、中山路、府前街、富春街之間。在這個區域內,包含豐原諸多的文史景觀,以及老產業。數十年經過,亦有青創店家進駐於市場內,可謂新舊並融。

第一市場約在1928年左右初有其形,在1970年代晚期因為市場老舊,由政府進行修繕改建,新大樓完成後,攤商於1983年進駐營業,而在改建這段時期,則遷往加蓋的葫蘆墩圳東汴幹線上營業。而如今來到第一市場,除了購買日常生活所需,在地人也會來到二樓,品嘗超過四代經營的老店「丸仔斌」,以包肉的丸仔擄獲民眾的芳心。


市場外 看文史也看生活

緊鄰第一市場旁邊的「墩腳綠園」,正能體現豐原古名「葫蘆墩」的來由,相傳大甲溪在豐原沖刷出三個土堆,分別稱為墩頭、墩身和墩尾。而目前僅存的就是墩腳遺址,從第一市場採買後,若來此一觀,尚可見到大街尾福德祠(又稱墩腳土地公廟),這裡的狛犬和石燈籠,原先擺放於豐原神社(今之南陽國小),二戰後才移來此地,是感受日治時期文史的好去處。

而介於第一市場與墩腳之間,更有建廟超過百年的豐原城隍爺廟,是咸豐年間由信徒帶來泥塑神像,若在每年農曆6月15日城隍遶境時,便可看見「日式神轎」,這是日治時期時因應時局而變通的作法,看著日式神轎與穿著浴衣的轎班,一瞬間彷彿到了日本。


市場內 青創店家飄咖啡香

第一市場內不僅有著各式傳統美食,也有青年在市場內開設「沐元素.手作咖啡」,店主張書豪有多年的咖啡經驗,曾經在基隆的市場內發現咖啡攤位,靈機一動,回到家鄉豐原的第一市場內創業,在服飾店前賣起咖啡。

然而除了咖啡達到一定水準外,張書豪最自豪的其實是「溫度」,相較於一杯咖啡或一包豆子的銷售,他更期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分享。於是,他不斷地手沖咖啡和來往的民眾分享,慢慢拉近和路過民眾的距離。而來到市場,也是他特別懷念早期台灣,鄰居之間互相往來談天的感受。為了這份「人情」,即使他已開設其他店面,卻仍保持在市場內的攤位,分享富有人情味的咖啡。

豐原慈濟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