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3月23日上午八點五十分,陳誌鋒主委帶領黃國益副主委、楊祕書、文教組連佳振組長、王副總幹事、劉副總幹事、王老師伉儷、攝影組志工林先生,還有我們導覽組志工廖老師、林老師及筆者等人在慈濟宮正殿,虔誠奉上三柱清香,稟告媽祖:今天我們將前往桃園中壢仁海宮、新竹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進行參訪,祈求媽祖保佑行程平安,圓滿順利。出發後再接重量級長官,總統府資政、我們敬愛的老縣長廖了以先生,特別陪著我們一起展開難能可貴的文化學習巡禮。
第一站到達桃園中壢仁海宮,仁海宮王介禧董事長率領諸位董、監事在門口熱情相迎,眾人隨即進入正殿,依循禮數,三獻禮敬拜媽祖。正殿媽祖慈眉善目,眉眼含笑,慈祥溫柔凝視著所有信眾。禮成之後,王董事長親自為我們介紹仁海宮正殿前拜亭一對二十四孝人物柱,特別的是虎邊人物柱上刻有捐獻芳名錄的罄牌,是由一對洋人端持著,男士帶高禮帽,留著翹鬍子,身著西裝,女士穿著洋裝,身形窈窕,這在一般廟宇殿堂較為罕見,在此柱上,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共處,增添觀賞者更多趣味性。而龍邊人物柱上即有石匠蔣玉昆落款,是西元1926年時重修之作。接著王董事長帶領大家搭乘電梯上三樓,此處為觀世音菩薩殿堂,從仁海宮官網得知,仁海宮創建於清道光六年(西元1826年)最初供奉觀世音菩薩,後因中壢地區旅客商賈雲集往來頻繁,日漸繁榮,便於清道光八年(西元1828年)自北港朝天宮分靈媽祖與觀世音菩薩合祀,西元1834年將媽祖改為鎮殿主神。我們一出電梯,即見到彩繪雅致脫塵的蓮花圖騰天花板,是以人字形裝潢,王董事長說:觀世音菩薩以「人」為本,故而天花板特別以「人」字形來設計。我想仁海宮是以此展現觀世音菩薩關懷世人慈悲愛護的精神。王董事長也說:仁海宮的「仁」是代表觀世音菩薩,「海」是代表海上救苦救難的女神媽祖。所以仁海宮有這深層隱含根本之意。三樓並供奉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在觀世音菩薩殿前還設置電腦抽籤,王董事長特別介紹,因應國際化情勢,抽籤電腦裡有六國語言文字,分別為不同族群解籤解憂,廟方經營者真的設想周到又進步。
在三樓陽台往外看去即可見到仁海宮的建築空間佈局,風格承襲中國南方傳統建築,屬於三殿式格局,包含三川殿、正殿、後殿、還有東西廂廊、牌樓。王董事長介紹在廟最左邊的是停車場,停車場上方設置太陽能板,增加廟方電力能源,再等待日後停車場前的宅第購入,即可興建香客大樓。這真是全方位經營的董事長,面面俱到。我等眾人接著來到二樓殿堂,二樓前殿供奉關聖帝君、左供俸神農大帝,右供奉文昌帝君等神位。二樓後殿為元辰殿,中央供奉斗姥元君及六十甲子星君。接著再下來一樓後殿,很特別的是,此處供奉「千年沉香媽祖」,是目前台灣最大千年沉香媽祖,重53公斤、高109公分、寬65公分,這是2017年4月10日奉祀,由沉香收藏家密教大伏藏師江敏吉家族捐獻,並由福建沉雕聖手李鳳強大師團隊雕刻完成。在王董事長帶領之下,吾等十分幸運能靠近千年沉香媽祖尊前,近距離合十虔心參拜,並聞到沉香氣味,木質調的香味優雅馥郁、香氣襲人,比起平常廟宇的馨香氣味更加不一樣,於我而言更是一個很難得的體驗。
王介禧董事長親切熱情幽默又充滿著經營者的自信,如數家珍一一介紹著屬於仁海宮的點點滴滴,他所帶領的董、監事們也同心齊力,以服務仁海宮為榮耀,並展現出仁海宮對文化的傳承盡心盡力。在二樓東廂房,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新媒體展藉仁海宮舉辦的國寶巡遊展出活動,仁海宮願意為中壢居民提供這樣完善的場地,讓在地居民能360度完整的欣賞國寶文物之美,實為中壢在地居民之福。王董事長也介紹,仁海宮明年適逢建廟二百年,仁海宮將舉辦五朝清醮大典,廖資政及陳主委特別舉杯預祝仁海宮在王董事長及全體董事、監事努力帶領之下,定能將五朝清醮大典舉辦得圓滿順利。我等實際感受到仁海宮的熱情接待與活力,也見到中壢媽祖的慈悲護佑香火鼎盛,誠心誠意祝願仁海宮與慈濟宮兩宮情誼綿長,友誼長存。
第二站來到新竹長和宮,因路況導致我們在行程上稍有延遲,一到達長和宮廟埕,談誼芳博士、李秋芳博士早已在此等候,長和宮楊金土主委及廟方執事人員熱情歡迎廖資政、陳主委等蒞臨,眾人齊進長和宮正殿,依循禮數,以三獻禮敬拜媽祖。禮成之後,長和宮楊主委介紹媽祖仙逝之後,湄洲祖廟保存著其升天後所遺留的一束頭髮,並分成三份製成三尊軟身媽祖神像,長和宮媽祖其髮髻是來自媽祖遺世真髮最為珍貴,也是全台獨有。後續由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策展人孫致文教授為我們介紹長和宮,說明長和宮媽祖與此地的人文淵源,鄭用鑑是開台進士鄭用錫堂弟,於道光五年(西元1825年)考中拔貢,成為北台地區首位拔元。之後以授課為職業,主講明志書院,嘉慶道光年間,竹塹發展快速,仕紳積極參與各項公益,地方建設事務,常以鄭用錫、鄭用鑑堂兄弟為馬首是瞻。同治二年(西元1863年)竹塹郊商推舉鄭用鑑為重修長和宮總理。長和宮於乾隆七年(西元1742年)創建,淡水廳同知莊年、守備陳士挺倡議於城北建媽祖廟,王士傑家族獻地、郊商捐建。廟宇建於古早的北門城樓外,俗稱「外媽祖」,並於民國七十四年經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在長和宮媽祖庇佑之下的北門街區,香客川流不息,聚集人潮與攤販,呈現台灣常見的媽祖廟附近繁榮熱鬧的景象,媽祖慈恩庇佑,正如同正殿高懸的匾額「霖雨蒼生」之意。
楊主委邀請眾人直上媽祖廟後面新建「金長和水仙文教大樓」六樓,我們先聽取金長和媽祖水仙文物館王靜秋執行長簡報,王執行長娓娓道來文物館從無到有的一切辛苦與美好,是楊主委對他們的完全信任與支持。執行長也表示,文物館的主要功能包含展示、典藏、研究、教育推廣,他們依循這樣的方向,把文物館經營得很親民,推出的學習講堂,受到很多人喜愛,在教育推廣中,培植一般民眾對文物的了解。我也深深體會到,越了解文物才 會知道文物珍貴之所在,也才能生出愛惜文物之心,記憶起先人曾經的生活樣態與文化。聽完執行長的簡報之後,她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做為一位媽祖的志工,不間斷的做一些小事,不要想太多,慢慢的成就了這麼多。這句話同時也鼓勵了身為慈濟宮導覽志工的我,身為導覽志工就把每一場導覽盡心盡力完成,讓來慈濟宮參訪的人都帶一些美好的印記離開,種下喜愛慈濟宮的種子,其他的就別想太多了。王執行長也提到楊主委常常說的一句話:文化要傳承、文物要保存。而這也是驅動整個團隊的動力,他們深深希望典藏文物之真、善、美,能夠深植人心。文物館成立的長期目標是:落實文物館核心價值-保存與傳承。我想做為一個宮廟的主事者,能有這份純粹奉獻的心,真的讓人感動,也因為楊主委的無私付出精神,長和宮裡的志工夥伴們心誠意敬,更吸引多位公部門退休人士參與其中,大家不分位階,在微小的行為舉止中,謙虛誠懇服務信眾,表達對媽祖最虔誠的信仰熱誠。
之後孫致文教授再度為我們介紹三樓文物館的館藏,文物館分為兩個部分,一部份是長和宮媽祖的古文物,另一部份是新樂軒北管樂團的重要古文物。孫教授謙謙有禮溫文儒雅,指著櫥窗中的文物,為我們詳細訴說文物的故事,其中一個清朝時期大理石紅斑紋獅首耳圈足香爐,上款刻有「道光乙巳年冬月吉日立 長和宮」,下款「獺澳沐恩弟子曾際遺敬奉」。在廟宇裡比較少見到紅斑紋大理石香爐,正逢今年也是乙巳年,可以得知這個香爐是西元1845年製造,已經有180年歷史。在中國大陸泉州的獺窟島有一個跟這個長得很像香爐,存放在獺窟天后宮,由此可知在清朝時獺澳和竹塹之間是有聯繫的。獺窟是泉州外的小島,有可以讓船隻停泊的港口,隔著台灣海峽就是新竹,也可證明兩地早在清朝就有商業往來,還有共同的信仰即天上聖母,古文物靜靜訴說著我們不知道但確實存在的過往故事。文物館還用心復刻珍貴的文物,有媽祖神像的版畫,只要用上印泥,印一下就有一張媽祖神像,但楊主委擔心太容易取得的神聖媽祖神像畫不被珍惜,所以決定把古早時期的版畫正品放在文物館裡典藏、展示。也介紹了當時的香擔,在香擔上還放了早期新竹地區的通草製花產業,並拿來薄薄的「草」讓我們親手撫摸草的觸感,也讓在地年輕孩子了解曾經的通草製花產業。文物館肩負保存文物,傳承文化之責,在此顯現無遺。
新樂軒創設於明治42年(西元1909年),供奉「西秦莊府王爺」為祖師,兼學北管福路、西皮二派戲曲音樂。日治時期至1980年代,新樂軒成員眾多,演出頻繁,1994年登記立案「新竹新樂軒北管促進會」,多次獲邀新竹市政府舉辦的藝文表演。1998年後耆老凋零活動中止,文物也未受妥善保管。直至2015年,軒長楊金土將新樂軒文物移至長和宮,重新整頓軒務,並使文物恢復昔日光彩。其中有大面繡旗,是為了使自己陣頭更加耀眼,最特別的是1960年6月18日,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艾森豪訪問我國,政府安排各界民眾前往松山機場迎接,新竹新樂軒榮獲迎、送艾森豪總統的榮譽,現在這面漂亮的繡旗也保存並展現當時的風光歲月,訴說面見美國總統的榮光時刻,看過一眼即印象深刻,相信當時的艾森豪總統也一定印象深刻,並明白我們竭誠歡迎之意,這也成為當時的新樂軒樂團獨有的榮光與驕傲。
這館藏中的另一個必看文物四點睛,分別是:鼓架、彩牌、托燈、鑼桿,配合館內大幅新樂軒樂團出陣壁畫,清楚看出文物扮演著什麼角色。從新竹市地方寶藏資料庫查詢得知,新樂軒彩牌是於大正年間聘請泉州名匠黃連吉,以及當地新竹匠師共同合作完成「北管四點睛」作品,彩牌雕工內枝外葉、透雕,繁複精緻華美無比,以「狗骨仔」木材雕刻,戲齣也在彩牌上展現,孫教授說彩牌上的戲齣,就是新樂軒樂團常常演出的曲目,有華容道、鳳儀亭、李白答蕃書等等。在彩牌的修復中,原本彩牌最上方的南極仙翁、八仙、飛天總共11尊已經不見,經修復師莊竣傑與鑿花師蔡楊吉巧手修復,館方還以影片錄製整個修復過程,我們也看見修復師特意為新件上了與原件不同的顏色,王靜秋執行長說這是「修復的倫理」,讓觀者清楚看見新舊之別,這也是我今天學習到的新概念。
時間在孫教授說故事與介紹文物中快速溜走,楊金土主委盛情親切謙和友善,再邀眾人到二樓大原木桌喝新竹特有的東方美人茶佐新竹名產貢丸,楊主委盛讚來長和宮服務的志工都是社會上的菁英,主持文物館更需要專業,他感謝有大家的參與才能成就想做的事。慈濟宮黃副主委說他12年來每年都來長和宮,見證了長和宮年年進步的足跡。在場的每一位都是媽祖護佑的人,也是媽祖的志工,因為媽祖凝聚著所有人的心,不管是廟宇殿堂的經營與維護,文物的保存,信仰文化的傳承,都是為了留下些曾經的什麼給我們的子子孫孫。
感謝談宜芳博士、李秋芳博士促成今天的學習巡禮,廖資政熱愛豐原與慈濟宮的熱心熱情更讓人敬佩,陳主委肩負重責大任,帶領我們文教組成員學習友宮的各項長處。今天很短暫,要學習的還很漫長,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心覺,六感體驗盈滿我心,我十年時光,能夠有緣份來擔任慈濟宮媽祖志工,也是滿滿的感謝與珍惜。看著友宮保存文物與傳承文化的決心與經驗,深深為他們喝采與讚嘆,也告訴我自己,盡自己所能,就從做一些小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