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舊稱「葫蘆墩」,早年地區繁榮發展,那時的豐原【四多最有名: 銀樓多、糕餅多、銀行多、診所多】。
「去金仔店‧打金仔」是當地人耳熟能詳的話語,道出銀樓匠師手工打造金飾的日常,那時候的阿公阿嬤們,有錢就是先買黃金存起來,雖然生活辛苦,但卻有目標地存金。早在明治32年(1899年),豐原的金銀細工產業已開始萌芽,至今已有逾126年歷史。
1953年(民國42年),臺中縣成立全臺第一家縣級「金銀珠寶商業同業公會」,現為「臺中市直轄市金銀珠寶商業同業公會」,見證並串聯了豐原銀樓產業的發展軌跡與技藝傳承。
由文化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推動,秉持「活工藝・工藝活」理念,結合地方工藝與社區發展。2022年起「天銘銀樓」與「心匠藝造‧珠寶銀飾定制」攜手打造「葫蘆墩金工工藝家培力工坊」:以「藝轉見學文化聚落」為核心概念,從人才培力展開實踐,三大主軸課程,來建構新世代金工人才:
1、蠟雕金工工藝傳習:
飾品設計美感訓練、金工製程與雕模實作、培養設計思維與創作能力。
2、百年銀樓產業特色探索:
系統化地從產業、產品、設計帶您認識豐原的銀樓產業特色,認識地方產業脈絡,串接地方文化。
3、跨界美業與品牌對談:
從跨業領域合作講座,探討健康美學、文化行銷與永續品牌發展,擴大異業共學、共創、共好圈。
學員背景跨越:
銀樓第二代、品牌設計師、手作老師、各產業負責人、牙醫師、花藝師、教師、藥師、漆藝工藝家、藏石玩家、插畫設計師…等。
每位學員不只是學技藝,更是共同建立「地方創生 × 工藝傳承 × 品牌創新」的新世代社群,拓展跨界影響力與合作可能。
2024年成果亮點:
1、地方人才榮耀
工坊老師與學員,分別榮獲臺中市政府「臺中市職人傳承新秀」榮耀肯定,獲獎學員來自豐原在地青年,展現由工藝中心培力 → 在地青年成長為金工新秀之轉化,工藝傳承與地方創生具體成效。並受邀於「市長與工會有約」大會中向市長與勞工局長分享成果。
2、國際學術關注
日本慶應大學|笠井賢紀(KASAI Yoshinori)教授率研究生來訪銀樓公會 王春忠理事長,以地域社會學角度考察百年銀樓產業文化與工藝創生。笠井教授提到,從銀樓經營者的角度要做到傳統產業轉型,日本是很少見的。我們的分享,是他在之後學術研討會上很好的分享範例。
豐原的案例展現了傳統產業如何結合創新與文化底蘊尋求永續發展。
此次學術交流不僅為慶應大學提供了寶貴的田野調查經驗,也向國際展現了豐原的百年金工文化與創生能量。豐原正透過創新與文化,打造獨特的地域魅力。
2025年亮點升級:
1、參與國際工藝對話
臺中市直轄市金銀珠寶商業同業公會 王春忠 理事長入選「六五工藝節」之跨界工藝大師班,台日國際交流計畫之一,邀請 6 位來自日本、橫跨 6 大百年工藝領域(金工、漆藝、陶藝、纖維、木雕與竹藝)的重要工藝代表來台交流。
日本百年工藝傳承與創新 Century of Japanese Craftsmanship: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與日本六位代表性工藝師面對面技術對話,探索傳統技藝如何在當代創新中延續。為文化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70週年的重要活動。文化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推廣豐原|在地金工工藝特色。
臺中市直轄市金銀珠寶商業同業公會,推廣豐原|銀樓百年產業文化。
公會與慈濟宮首度合作,攜手培育在地金工工藝人才
2025年,臺中市直轄市金銀珠寶商業同業公會與慈濟宮首次攜手合作,將傳統信仰場域轉化為工藝人才培育的平台,結合慈濟宮的文化底蘊與金工工藝的現代技術,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這不僅有助於傳承豐原的傳統工藝,也為地方文化注入創新能量,深化地方認同與文化厚度。
永續展望:
臺中市直轄市金銀珠寶商業同業公會,未來將持續透過地方與中央資源整合,不僅僅是傳承金工技藝,更是將工藝提升為驅動地方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致力於將傳統金工與綠色永續概念結合,使其不再只是一項手作興趣,而是具備產業價值、文化深度與環境永續性的豐原地方特色工藝。